
关于印发《武威市进一步规范煤矿劳动用工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产煤县区应急管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和改革局、总工会,窑街煤电集团天祝煤业公司:
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劳动用工,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根据《甘肃省应急管理厅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总工会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煤矿劳动用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应急矿山〔2021〕19号)精神,武威市应急管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工会制定了《武威市进一步规范煤矿劳动用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实施方案》,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武威市应急管理局 武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武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武威市总工会
2021年3月25日
武威市进一步规范煤矿劳动用工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劳动用工,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根据《甘肃省应急管理厅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总工会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煤矿劳动用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应急矿山〔2021〕1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两个根本”,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通过强化煤矿安全教育培训、规范煤矿劳务用工等手段,逐步解决违规采用劳务派遗工、被派遣劳动者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井下作业人员单班工作时间过长等问题,促进全市煤矿安全生产。
二、主要任务
(一)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1.逐步取消井下劳务派遣用工。煤矿井下工作岗位是煤矿企业主营业务岗位,不得采取劳务派遣用工。要摸清辖区煤矿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情况底数,制定详细计划,按照保安全、稳就业相关要求,在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采取以转为劳动合同制用工为主的方式,有序将劳务派遣用工转为直接用工或实施转岗,推动煤矿企业在2021年底前取消井下劳务派遣用工。
2.严格控制非主营业务岗位劳务派遣用工。煤矿企业要按照《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的规定,严格控制非主营业务岗位劳务派遣用工数量和用工比例,到2021年底前,将比例控制在从业人员总数10%以内,并且要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统一管理和培训。
(二)规范从业人员工作时间
3.规范井下作业人员工作时间。要将煤矿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纳入安全技术改造范围,推进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引领全市煤矿智能化发展。要推行“一优三减”,鼓励煤矿积极推行“四六”工作制等缩短单班井下作业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强化劳动保护、改善作业环境。煤矿企业应依法制定从业人员工作时间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延长工作时间的相关规定,其中,井下作业人员每日工作时间(包含从井口到作业地点往返时间等)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保证至少休息1日。确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从业人员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煤矿企业安排井下作业人员延长工作时间的,应依法安排补休或支付加班工资。
4.鼓励逐步取消夜班作业。鼓励有条件的煤矿企业通过优化采掘设计、改进劳动组织、升级装备技术等措施,减少夜班作业,逐步实现取消非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的夜班作业。对于夜班取消采煤、掘进作业的煤矿,按有关规定优先给予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支持。
(三)提高从业人员工资待遇
5.引导逐步提高工资水平。积极引导煤矿企业逐步提高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实现工资待遇与劳动强度、岗位贡献相匹配,促进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地区经济发展、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相协调。建立健全留人、用人制度措施,优化煤矿技术津补贴的配置使用,加强煤矿对优秀技术管理人才吸引力,夯实煤矿技术管理基础。加大工资收入向技能型人才、井下一线和艰苦岗位人群倾斜力度,以较为优厚的工资待遇吸引青年到井下一线工作。依法依规保障停工停产、脱产培训等期间从业人员相关待遇。
(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6.强化人员岗位匹配。严格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培训主体责任,建立培训档案,扎实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大幅提升煤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职工未经安全教育培训,不得上岗作业。加大从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相关专业招收新员工力度,做到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与工作岗位要求相匹配,推动煤矿企业把好人员准入关,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井下作业人员、群众安全监督人员等应具备相应的学历要求、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具备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切实规范企业的安全培训、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和培训活动,加快推进特种作业实操基地建设,加快实施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扎实开展高危企业班组长安全技能提升专项培训,全面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大幅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
7.逐步实现“入企即入校”。要结合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推动煤矿企业加强校企联合,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互派顶岗交流锻炼机制,大力推进订单培养、委托培养、联合办学、定向专业培养等,对招用的煤矿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到2021年底前基本实现“入企即入校”,变招工为招生。在矿山井下作业等风险偏高的技能操作型岗位新招录员工中,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行“入企即入校”企校合作培养培训。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应急管理、人社、发展改革、工会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指导产煤县区、煤矿企业做好规范煤矿劳动用工工作。相关县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落实煤矿安全技能提升等各项补贴政策,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推动煤矿企业按期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达成既定目标。
(二)深化专项整治。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要将规范煤矿劳动用工有关要求纳入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点内容,聚焦突出问题、强化执法检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规范煤矿劳动用工工作开展不力、责任措施不落实、没有达成既定目标的煤矿企业,在依法依规处罚的同时,要约谈煤矿企业负责人,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落实主体责任。煤矿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规范劳动用工的计划和措施,鼓励和引导职工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妥善安置从业人员和维护队伍稳定的前提下,确保规范煤矿劳动用工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加大对规范煤矿劳动用工工作宣传教育,将本《实施方案》纳入煤矿企业培训计划,及时发现解决矛盾、问题,确保煤矿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