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2-03-01 09:31 浏览次数:

武威市应急管理局

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应急管理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2022年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全年应急管理工作,根据2022年全省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市应急局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2022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办法,抓好任务落实,并于2022年6月底和12月底前分别将半年度和年度工作完成情况报送市应急局。




                                                                                           武威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2月22日




2022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加快实施的关键之年,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省应急厅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灾害,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国家、省上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心系“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全力防范重大安全风险,持续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以高水平安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理顺,应急指挥和救援能力明显提高,风险监测预警水平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得到夯实,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灾害隐患得到有效治理,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持续下降,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年均自然灾害损失有所下降,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三)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县区对照《武威市委常委会及其成员安全生产职责清单》《武威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市政府领导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清单》,制定本级党委政府“两个清单”。总结推广包抓成果经验,推动解决行业监管责任中职责交叉、新兴行业领域监管漏洞盲区等问题。修订完善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职责,厘清行业部门监管责任,运用提醒督办、通报约谈、督查考核等方式,督促行业部门落实“三个必须”要求。探索建立对企业负责人“安全三问”和行业监管部门“一责三排”机制,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四)巩固提升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专班实体化运行。建立会商机制,定期分析研判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制定出台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制度措施。推动交通运输、住建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巩固提升活动。指导行业部门深入研判安全生产形势,系统评估三年行动集中攻坚情况,全面总结经验做法,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危化品、燃气“两个集中治理”,全面摸排隐患底数,扎实抓好隐患整治。加强与住建等部门协调,在燃气领域试点开展智能监测,推动城市生命线防护工程建设工作。

(五)切实加强危化品监管。以“一防三提升”(防范重大安全风险,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技能素质水平、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水平)为重点,突出重点问题和重大安全风险,扎实开展安全风险集中治理。紧盯“两重点一重大”企业和化工园区,深化化工园区、产业转移、油气储罐、老旧化工装置、油气长输管道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重大危险源专项检查、高危工艺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产业转移项目安全设计诊断、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持续推进化工园区及危化品重点县安全咨询服务工作。开展危化品企业岗位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和特殊作业管理专项执法,不断规范企业自查、部门和专家检查工作。

(六)着力加强矿山安全监管。围绕煤炭稳定保供,督促煤矿严格按照核定产能生产;强化正常生产建设煤矿和3家地下非煤矿山监管执法,严格落实太西煤集团民勤实业公司红沙岗一号煤矿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加强天祝炭山岭矿区4处煤矿水、火、瓦斯等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督促煤矿严格落实探放水制度,实行瓦斯“零超限”目标管理。3月底前完成煤矿“电子封条”建设,探索实现网上监管和远程巡查。把关闭矿、停产矿、技改矿、建设矿等与生产矿统一纳入监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矿山安全监管责任。

(七)持续抓好工贸领域监管。围绕应急管理部制定的钢铁8项、铝加工(深井铸造)7项、粉尘涉爆6项、有限空间作业4项等25项内容,开展集中精准执法。严厉打击未批先建、采取国家禁止使用的工艺设备、重大安全隐患未有效治理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各项安全风险隐患可控。认真贯彻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先扫码后作业”要求,精准确定企业开展试点工作。

(八)加强消防领域监管工作。加强村居民住宅、村民自建房和群租房等高风险场所的火灾防范和密室逃脱、沉浸式场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领域消防安全整治,紧盯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学校医院、养老机构、厂房库房、易地搬迁安置点、文物建筑、老旧商混等单位场所,纠治电源火源管理、彩钢板搭建、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违规住人、安全疏散等问题。积极组织易地搬迁安置点消防配套设施专项督查、林牧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治理行动,督促自查自改火灾隐患,严防“小火亡人”情况发生。

(九)加大重点时段安全监管力度。发布春节、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国两会、“二十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等重点时段安全提示警示,督促县区落实属地监管责任、行业部门“三个必须”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在事故集中发生阶段或集中发生的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督促整改落实,形成闭环管理。对部署不及时、排查不认真、整改不落实的县区、行业部门、企业,充分运用警示提醒、挂牌督办、督查检查等手段,推动安全责任措施落实。

(十)加快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总结精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试点经验,年底前所有危化品企业启动建设。进一步提高矿山安全准入门槛,加大淘汰力度,从管理、装备、素质、系统等方面提升矿山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按照全省工贸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现场培训会要求,在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领域全面铺开。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级管理办法》,支持企业开展以安全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三、持续提升自然灾害防救能力

(十一)加快推进九大防灾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十四五”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三个规划,谋深谋实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推进市应急指挥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快甘肃省武威市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项目建设,严格组织实施招标采购和资金保障等相关工作。指导县区开展防灾减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年内完成部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进有实施条件的项目开工建设。

(十二)推动落实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督促市级主要参与部门完成后续调查任务,按要求完成数据汇交;配合省上完成全市各级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强化普查成果应用探索,推动各主要参与部门探索普查成果在自然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根据相关行业部门需求和数据安全管理规定,推动普查基础数据共享,促进行业部门开展应用研究;在应急管理系统内开展普查成果应用,探索可复制的应用模式。

(十三)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汲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健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完善会商和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汇总分析各专业部门灾害趋势预测和重大灾害形势研判意见。开展地震重点危险区抗震救灾准备评估。协调水务部门排查水库下游河道泄洪安全风险,落实泄洪预警责任措施。推广应用甘肃省应急管理综合业务、应急管理“一张图”等系统和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推动系统边用边改、迭代升级。

(十四)扎实做好灾害防范准备。进一步完善武威市森林草原火灾应对方案,细化各级森林草原防灭火扑救力量指挥权限,明确各方责任义务,积极探索组织市级森林草原扑火队伍技能比赛和应急演练活动。加强城镇市区河道橡胶坝等景观工程调度监管,指导凉州区排查落实城区防涝安全措施;督促指导有关县区落实内涝强排措施和泄洪道疏浚工作,做好防御重特大暴雨准备。高标准创建全国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十五)做好灾后重建和灾害救助工作。建立灾情调查评估队伍,探索灾情快速核查机制;协调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建立应急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和动员机制;健全以政府储备为主,商业和企业生产能力储备为辅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物资储备,倡导家庭储备应急物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强化应急救灾物资社会化配送能力,确保能够迅速安全运抵灾区。参加全省举办的灾害信息员师资力量培训,提高灾情信息管理、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和灾害损失核查评估等业务工作能力。

四、大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十六)提升应急管理法治水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推进工作。持续抓好新修订《安全生产法》的学习宣贯,配合做好《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全力推动《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水平的意见》《关于深化全省消防执法改革的若干措施》《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若干措施》落地生效,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推动应急管理体系法治水平不断提升。

(十七)提升应急管理治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省应急管理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制定出台《武威市关于增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的工作方案》,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贯彻落实《甘肃省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细化出台相应实施方案,推动各县区结合防大震、救大灾需求,增加应急物资储备数量,健全应急物资快速调运机制,构建多元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升全市应急救灾物资保障能力。认真做好事故调查和典型案例复盘工作,不断规范事故责任追究、整改措施落实评估和核销工作,对2021年挂牌督办的9起事故按照规定予以解除,组织做好凉州区金山镇崖湾村“5·31”触电事故评估工作。

(十八)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推动各县区加快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制定出台《武威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武威市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武威市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工作方案》,督促有关行业部门编制应急行动方案和应急工作手册,推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综合应急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探索开展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试点,形成统一高效、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的预案体系。结合市县自然灾害和事故特点,坚持桌面演练与实战演练相结合,专项演练与合成演练相结合,岗位练兵与比武竞赛相结合,组织开展市县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实战化演练和桌面推演活动,市、县区政府综合应急演练不少于一次,检验预案,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十九)深化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执法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以党委政府文件形式印发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文件,固化改革成果,加快组建市、县区两级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实行“局队合一”体制,保证执法力量只加强不削弱。按照武威市应急管理局印发的《安全生产分级分类执法具体办法(试行)》要求,进一步厘清分级分类监管执法权限,建立日常执法检查以县区为主,规模大、风险高、专业性强的大中型企业由市级监管的机制,避免多头重复执法和监管责任推到县区甚至乡镇。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图”,分区域、分企业确定风险等级,实行动态评估更新,精准实施重点整治。组织专家服务,重大隐患整改远程“会诊”,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执法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应急管理系统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依据《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技术检查员和社会监督员工作规定(试行)》,谋划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合理制定《2022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新进执法人员培训考核,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养,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问题。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实行“启动会+现场执法检查+总结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全过程在场”和“执法+专家”的“三位一体”执法模式,利用“互联网+执法”“互联网+监管”系统开展执法检查,规范执法检查各个环节,持续提高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水平。

(二十)规范加强应急响应机制。深刻汲取青海门源6.9级地震应对处置工作经验教训,健全完善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修订完善《武威市应急管理局突发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流程》,统一规范应急响应启动、调度指挥、指令发布等工作,探索行业部门应急响应启动后的联合值守,局机关内部混编成组响应模式,明确前方、后方指挥部建设标准和要求,规范灾情等信息发布权限、发布时机、发布内容、发布要求,做到一套机制运行、一个窗口发布信息,高效有序应对处置重大自然灾害。

(二十一)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应急指挥、事故灾害复盘等机制,全面提升指挥调度能力和水平。加强与周边临近的张掖、金昌、白银等市州合作交流,建立多层级、多渠道、多形式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应急救援联席机制,组织驻武解放军、武警部队、重点行业部门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提升应急准备能力。落实应急救灾物资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应急、发改、公安、财政、交通、红十字会、粮食物资储备等部门以及武威军分区、武警武威支队协同参与的应急救灾物资联动机制。

五、全力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二十二)全面提升防灾安全研判水平。按照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理、早预防“四早”标准,健全完善信息收集机制,横向打通行业部门监测信息、网络舆情信息通道,纵向收集事件专报信息、现场采集报送信息。加快建设行业部门、专家团队、地方政府参与的风险研判中心,紧盯重要时段、重点活动、天气变化、复工复产、事故高发区域、领域和时段、长期未发生事故区域,开展“一周小研判、一月中研判、一季度大研判”,拓展防灾安全风险研判广度深度。建立典型事故案例信息库,逐一开展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查找问题规律,完善防范机制,创新应对举措,促进安全生产水平整体提升。

(二十三)加大安全防灾宣传教育力度。按照“全省应急管理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要求,持续推进“五进”活动,切实增强群众法治意识、防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探索整合应急、消防、森林消防宣传阵地、装备资源和人员力量,打通“两委四部”成员单位宣传平台,形成“一盘棋”,提升宣传效果。打造多元应急文化阵地,结合地域特点和企业优势,建设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和安全体验基地场馆,打造县(区)主题公园,乡镇(街道)文化长廊、企业体验中心,督促学校、卫生机构、科技馆、展览馆、体育馆、文化娱乐等各类场所开设应急安全宣传教育专栏(文化墙)。

(二十四)推动安全培训提质增效。落实《甘肃省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管理暂行规定》,深入开展打击假冒政府网站制售假冒安全生产证书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督导企业落实安全教育培训主体责任,规范培训机构市场秩序,严格考试组织管理,提升培训考试质量。按照《甘肃省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和《甘肃省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评估管理办法》要求,健全完善安全培训考试体制机制。加强与人社、住建、消防、市场监管、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协作联动,支持安全生产考试培训机构整合资源,拓展相关行业领域培训。

(二十五)加强应急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大应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力度,按照“事故调查处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安排,选派机关年轻干部、基层业务骨干参加全省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业务能力提升班,参与事故调查,从实践中提升业务能力。选派年轻干部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疫情防控、驻村帮扶、乡镇挂职锻炼,在实践中补齐弱项短板。以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改革为契机,通过公务员招录、遴选等方式加大应急管理领域专业性人才补充,强化专业力量。

(二十六)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按照“全灾种、大应急”要求,加强消防救援、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支持其向“一专多能、一队多用”拓展,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完善调动指挥机制,实现应急指挥机构统一调度指挥。落实《甘肃省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市县消防救援队伍、太西煤矿山救援队、红沙岗园区化工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的队伍建设和监督管理;加快协调推进林草、水务、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地震等重点行业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强化装备配备、业务培训、实战训练等工作。创新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与地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共训共练、共建共战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衔接驻武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二十七)推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组织落实《关于在高危行业领域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意见》,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引导保险公司或保险经纪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或聘用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安全评价、隐患排查服务,指导参保企业利用安责险信息平台做好线上投保、企业信息更新、政策培训学习、隐患排查自查、事故预防服务反馈等工作。

(二十八)大力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制定出台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推动智慧应急信息化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应急指挥中心设施设备;推进安全生产视频监控业务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基于视频分析技术开展危化、矿山安全生产风险智能分析应用,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救援现场应急通信装备建设,改造配备应急通信车辆,完善全灾种应急通信手段,实现视频会议系统、手机、固话、微信、卫星电话、手持单兵等多种通信终端融合联通。加强市应急局与消防救援支队通讯装备融合,推动应急消防一体化通信指挥。推动县区开展370Mhz无线基站建设,开展370Mhz通信自组网建设试点,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

六、着力打造素质能力过硬的应急队伍

(二十九)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纪法规学习教育,持续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和“达标创星、整体创优”活动,深化“武威应急,应您所急”党建品牌建设,大力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提质增效。

(三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五个抓好”基本要求,推进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进一步建强各级应急部门领导班子,指导县区落实双重管理要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选配到班子中,优化领导班子配置,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引导应急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高“七种能力”、增强“八种本领”要求,不断增强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实践本领,努力锻造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过硬干部队伍。

(三十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的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积极探索推进“党建+应急管理”,把应急管理工作落实到全市基层党组织,真正做到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注重惩治威慑、监督约束和教育引导有机结合,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三十二)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代表为契机,持续加强纪律建设,建立健全制度规定,逐步在全系统推进准军事化管理,树立应急人良好形象。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以及省委、市委实施办法规定,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解决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作风不实等问题。着力厚植应急文化,加强应急工作职业精神教育,弘扬优良作风,展示职业风采,提高社会公众对应急工作的认可尊崇。


武威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