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探访贵州茅台国际大酒店发现——高空作业无审批 工人无资质无防护
信息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报 发布日期: 2022-09-12 16:45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肖来朋 高峰

“这么高,连安全帽都不戴,一旦坠落那还了得?”在贵州仁怀茅台国际大酒店一楼大堂,一名作业人员站在一台约10米高的高空升降机站台上维修吊灯,高空升降机的电源连接的是从一个临时电缆线圈敷设出的一条电缆线,有两名身着工服的作业人员看护,此外再无任何防护设施,三名作业人员都没有佩戴安全帽。

近日,记者入住茅台国际大酒店,看到这一幕,对其安全管理状况感到震惊,随即展开采访调查,发现该酒店存在高处作业未经审批、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等问题。

“你们作业配有安全帽吗?怎么没戴呢?”带着疑惑,记者来到高空升降机下询问作业人员。“我们有安全帽,今天没有戴。”一名叫罗先利(工衣胸牌写有名字)的作业人员说。

“高处作业有没有审批?”记者追问。“具体我也不清楚。”罗先利回答。

随后,记者亮明身份,引起酒店大堂经理的重视。几经周折,记者见到自称是贵州茅台酒厂(集团)酒店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分管安全工作的经理文晓雪和贵州茅台国际大酒店工程部经理章立纲。

“这次高处作业是否经过审批?高空升降机的临时用电经过审批吗?”记者问。章立纲表示此次高处作业没有经过审批。关于是否清楚高处作业和临时用电需要审批这一问题,章立纲和文晓雪则含糊其辞。

“可以提供一些之前高处作业的资料吗?”

在记者再三要求下,章立纲拿来一份外墙高空作业的施工方案。记者发现该方案中没有作业审批流程,随即问:“你们进行高处作业前不走审批流程吗?”

“我们的员工都经过培训,这个问题不是什么事儿,我们及时整改就是了。”面对记者的疑问,文晓雪不以为然。

记者将在酒店一楼大堂拍摄到的作业现场的视频给文晓雪和章立纲看,两人一脸惊讶。

最终,经核实,上述三名作业人员是茅台国际大酒店工程部的工人。三人均没有高空作业证,这次高处作业确实未经审批。

面对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不戴安全帽,作业现场无防护措施,高处作业无审批程序等问题,文晓雪和章立纲面面相觑,表示诚恳接受监督。然而,当记者准备进一步了解该酒店日常安全管理情况时,酒店方以没有义务接受采访为由拒绝。

茅台国际大酒店由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据天眼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茅台酒厂)子公司。

得知有记者采访,茅台酒厂公共关系事务部人员李璇、安全监管部人员陈小红一行4人前来核实记者身份。在确认记者身份后,陈小红当场表示,可以向记者提供茅台国际大酒店关于高处作业安全管理的资料,但直到记者发稿时仍未收到相关资料。

就此次采访发现的问题,记者联系了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生产顾问谢浩辉。谢浩辉表示,该酒店这次作业涉及高处作业和临时用电作业两个危险环节,二者都属于特种作业。根据安全生产法、《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和《酒店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有关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资质方可作业,企业则应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特种作业审批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