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季以来,我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7%,较去年同期偏少28%。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六条山水河时段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6%。5月以来,我市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多数监测点土壤墒情继续下降,尤其山旱地多处于中旱~特旱,中北部荒漠区处于特旱,气象干旱显著。6月至7月中旬,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六条山水河流来水总量1.49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偏少42%。8月1日,全市七座重点水库蓄水总量较去年同期偏少46%。
旱情发生后,市水务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因地制宜、科学组织,上下联动、合力抗旱,7月31日18时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尽最大努力减轻干旱造成的影响。
一是及早安排部署。市水务局多次召开党组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市有关抗旱减灾工作的会议精神,分析研判我市气象水情形势,协商建立抗旱工作会商机制,安排部署抗旱减灾工作,先后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通知》《高温迎峰保供工作提示》《关于加强汛期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要高度重视当前旱情,准确把握,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做好抗旱减灾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抗旱措施。
二是确保人饮供水。针对高温干旱天气,7月21日—27日市水务局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区查看供水保障情况,督促指导各县区科学制定供水计划,常态化开展农村供水动态监测和问题整改排查,发现问题隐患迅速整改,至目前,及时受理办结群众反映供水问题136个。市、县、乡镇、村组落实实名核查联报制度,因地制宜编制“一村一案”应急供水方案,及时维护维修设备,做好应急拉运水工作,切实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保证人饮供水安全稳定。
三是开展技术服务。7月29日市水务局制定了《全市水利行业抗旱防汛技术服务工作方案》,成立4个由县级干部带队的抗旱技术服务指导组,分赴各县区指导群众抗旱,推广高效节水、农艺节水、抗旱节水技术,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作物蓄水保墒能力;防止因旱造成农作物、林木病虫疫情的发生。
四是多渠道配水调水。5月份以来,市水务局会同古浪、民勤多次向省景电中心进行汇报,加大调水力度,截至目前,已向景电二期古浪灌区供水10135万立方米;向黄花滩供水2495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多319万立方米;向民勤供水7200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多316万立方米。凉州区从西营向金塔、金塔向杂木、杂木向黄羊灌区利用水系连通工程保证调入0.5立方米/秒水量。市水务局多次和甘电投大容电力有限公司协调,要求企业立足抗旱大局,严格按照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加大向下游泄水。黄羊河上游张义灌区全面闭灌,有效缓解黄羊灌区旱情。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针对网民反映“武威市黄羊水库干了、今年民勤没有小麦,水库没水了”等信息,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安排各灌区管理单位及时召开灌区委员会,向所在乡镇、村组及农民用水协会通报水情,沟通配水计划,宣传抗旱节水知识。切实做好群众思想解释工作、旱情宣传工作、舆论引导工作,化解矛盾纠纷,防止出现群体性上访事件。积极配合各乡镇派出所参与抗旱工作,严厉打击抢水、争水,带头闹事、故意滋事人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是积极汇报旱情情况。7月30日市水务局向省水利厅上报了《关于当前旱情情况的报告》,恳请省水利厅协调景电水资源利用中心加大景电工程调水力度,弥补当前灌溉缺水量。协调省人影办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给予抗旱资金帮助,用于购置抗旱应急设备、物资,开辟应急水源。尽快启动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工程,支持引大延伸增效工程(石羊河生态补水)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从根本上解决武威水资源短缺问题。
七是严防旱涝急转。进入主汛期,及时制定“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方案,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流程,实现了定岗定位定员定责。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针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坚持立行立改,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雨情汛情发展,加强与气象、水文、应急等部门的共享会商,做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止目前,全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发布预警24次,发送预警信息2.96万条。
截至目前,城乡居民和人畜饮水未发生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稳定,未发生群体上访等问题。据气象部门预报,进入8月份,我市降雨总体偏多,我们将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科学利用雨水资源,最大限度减轻干旱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