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气焊作业全链条安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严格作业人员证件管理、加大宣传培训教育力度、探索电气焊作业源头管控等方面对电气焊作业全链条安全监管作出具体规定。
一是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通知》要求企业健全电气焊等动火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电气焊作业人员资格证件审查,加强对外包作业单位的统一协调、管理,严格执行电气焊作业“十不准”规定,确保电气焊等动火作业履行作业审批手续、做好现场安全监护、做到能量隔离、备足消防措施。对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督促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先扫码、后作业”;对涉及检维修作业的,督促落实检维修作业“七必须”。
二是健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消防救援、城市管理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职责,省安委会发挥统筹协调、督导检查作用,运用考核巡查、警示提醒、挂牌督办、提级调查等手段,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线索移交和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形成电气焊作业全链条安全监管工作合力。
三是严格作业人员证件管理。《通知》要求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严格电气焊等动火作业相关操作证、资格证的培训、考核把关,深入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专项治理和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严厉打击特种作业无证或持假证作业等违法违规行为。落实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对符合举报奖励条件的,实行应奖尽奖、依法重奖、依规快奖。
四是加大宣传培训教育力度。《通知》强调,企业每年定期组织开展覆盖全员的电气焊等动火作业专项安全培训,作业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强化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提升从业人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创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电气焊作业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素养。
五是探索电气焊作业源头管控。《通知》要求各地区、各相关部门按照“谁购买、谁保管、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对现存的电气焊设备进行全面摸底,探索推行实名制登记管理,电气焊设备所有人、保管人及使用人承担设备使用管理责任。加强涉及电气焊等动火作业安全的刑事案件办理,对符合危险作业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立案条件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并集中曝光,形成强大的震慑力量。